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

聖山紀念碑巡禮-運轉台灣民主契機的領袖-黃信介


台灣大地文教基金會
2017-07-08



(1928-1999)台北大龍峒人,黨外到民進黨的「桶箍」、民進黨主席


本名黃金龍,1951年台灣行政專科學校(今台北大學)畢業,出身富裕家庭,但投身黨外運動。

1950年第一屆台北市長選舉,他為黨外人士吳三連助選,體認政治幕後運作的重要性。他因推崇日本首相岸信介,改名為「黃信介」,1961年以最高票當選台北市議員步入政壇。

1969年在首次中央公職人員增補選舉中當選,是黨外最年輕的補選立委,強悍問政,嚴厲質詢行政院長蔣經國;譏罵青年黨、民社黨是「廁所裡的花瓶」(國民黨假民主的裝飾品)。

1975年與康寧祥創辦黨外雜誌《台灣政論》月刊,做為反應民間輿論的交流園地,對本土政治人物追求議論時政、國事的言論自由,有強烈啟蒙作用。1979年8月創辦《美麗島》雜誌,推動新生代的政治運動風潮,雜誌社規模已有政黨組織雛形。

12月發生「美麗島事件」,國民黨「未暴先鎮」策略下,黃信介被軍事法庭以「暴力叛亂」帶領者,起訴判刑入獄。假釋後於1988年當選民進黨第三屆黨主席,1989年連任,推動國會全面改選和提出地方包圍中央的選舉策略。

1991年總統李登輝就職周年特赦「美麗島事件叛亂犯」,黃信介恢復公職第一天即發表〈請與我一同告別舊時代〉,說明「萬年國代」改選的必要性,辭去職務,展現非凡氣魄。

1992年「元帥東征」,當選花蓮第一位反對黨立委,並抓到國民黨選舉作票證據,第三度返回立法院。

他仗義疏財從不遲疑,小事寬容、大原則堅持到底。對台灣政局分析明確,步步推進。在戒嚴、威權時代對台灣民主的奮鬥始終捍衛,是台灣精神的代表者。


延伸閱讀:
聖山簡介

沒有留言: